律所新闻
对当前我国法律与公共政策实践的感想
对当前我国法律与公共政策实践的感想
作者:郑欢欢
公共政策是通过立法实施法律,法律则为公共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法律框架的支持,而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是为了响应公共政策的需要。公共政策和法律的互动性还表现在他们的相互影响上。政府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对法律进行调整和改革,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而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也会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和目标产生影响。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关系需要实现协调和平衡。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考虑法律的限制和约束,以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反之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也应该考虑公共政策的需要和方向,以调整并适应社会发展进程的要求。
笔者依然记得在刚入法学院时,从课本上学习到的首要内容就是法是什么?法律是什么?课本上说法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法律是国家制定与认可的,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总之,法律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是我们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则,也就是说法律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我们可以为,而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法律能让我们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
公共政策和法律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公共利益,公共政策通过调控社会资源和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实现,而法律则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法律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政策与法律需通过相互的配合和协作来实现,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需保证其合法性和可行性,依据法律原则进行科学决策。只有公共政策和法律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稳定与繁荣,为法律提供方向和动力,提供保障和支撑,才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个人权益得以保护。但现在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也因为法律的滞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法律出现了很多的漏洞。犯罪行为的多样化,导致实践中无法可依,无法可寻,又或者说当新型的犯罪使得出现众多的受害者或者涉案金额巨大的时候,有关部门发现的时候案件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怎么办?从这两年出现的几个典型案件看,事发之后我们的相关监管层无非就是让相关部门领导革职查办,犯罪分子服重刑,追逃赃款赃物等等。但这样的处理方式真的可行吗?我们只能做到事后监管吗?
对以上的感想是笔者有感而发。最近手头做一个并购案件,选择并购是因为被并购企业有我们需要的一个资质,而这个资质原本并没有那么稀缺,依照法律的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想申办这样的资质并不困难。但就是因为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件,使得该行业的相关审批部门都不敢轻易批复这类资质,与其说不敢轻易批复,不如直接明了说根本不可能再通过批复。为什么?原因是该行业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件迁怒了众多的官员。在目前世人的眼中,但凡出现巨大经济案件,世人都会认为这中间一定有人涉及腐败,但我们这里不讨论腐败问题。笔者想要讨论的一个细节是,在该案件事发之前,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发现这企业有犯罪的迹象,于是该监管部门相关领导亲自向公安部门反映情况,依照法律规定该企业有关人员已经触犯刑法,要求立案侦查。但是,很遗憾,没有立案成功。案件直到后期受害者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导致成为一桩震惊全国的案件之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案发之后,该相关部门地方局领导被撤职,部门总局相关领导也被撤职,主犯被判死缓。
也许上述案件中,相关领导被撤是很冤枉的,这里我们不替他们申冤,我们所讨论的是为什么在该监管部门发现犯罪行为后没能有效阻止悲剧的发生?至少可以的出两点:1.该监管部门没有执法权,法律只规定该部门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但监管之后没有执法权来保障,只能报告公安部门;2.公安部门在接到这样的报案之后,想必在那时以公安的看法,这肯定还不是公安该介入的时候,因为没有受害人,以目前公安部门的作风,是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形势下侦查立案的。
从书本上的法律到实践中的法律,我们尚且有很长一段路去走,更何况是法律的漏洞呢?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教育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陷阱,如何自救等,还要让更多的人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肖像权等,如果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的普照。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目前阶段,我们应更好地建立起依法办事,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推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纠正冤假错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依法执行,用证据说话。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法治才能大步向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当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更加成熟发展,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